FUTURUS荣膺“2023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数字座舱生态创新服务商 TOP10”

时间:2023-12-07 12:07 来源:

当下的智能电动产业,已经悄然开启了新一轮的自我进化。电动化是基础,引领能源体系的持续转型;智能化为核心,推动产业重构,催生智能汽车可持续发展的大生态。

12月6日,GTM 2023(第六届)全球科技出行大会正式开幕,展望2024年中国科技出行产业战略技术趋势,探讨中国汽车产业的科技底色与创新活力。FUTURUS未来黑科技汽车业务总裁邹丽女士受邀出席活动,发表《AR+AI,撬动智能汽车差异化未来》主题演讲。

以下为邹丽女士现场演讲实录,略有删改:

大家好,我是FUTURUS未来黑科技的邹丽。感谢亿欧汽车的邀请,能够在今天这个场合,跟大家分享我们对于未来出行的一些判断。

简单介绍一下FUTURUS,FUTURUS是一家专注于汽车增强现实抬头显示技术研发及创新的创业企业,成立于2016年,2019年实现量产,是国内最早将HUD带入量产的企业之一。

大家广为熟知的理想L系列车型的智能WHUD产品,就由FUTURUS和理想汽车联手打造。这款智能WHUD在行业内首次实现了用HUD彻底取代仪表,也开启了“HUD全面取代仪表”的大趋势。

截至2023年11月30日,FUTURUS智能WHUD的出货量已经突破30万台,名列国内自主HUD供应商前TOP3。同时,FUTURUS光场ARHUD在今年8月份也跟国内某头部车企签订了定点合作,预计明年年底跟大家见面。

自动驾驶技术和AR增强现实技术的进步赋予了HUD更多的信息承载能力,除了仪表的功能之外,HUD还能与道路实景相结合,提供AR实景导航、ADAS预警提示、交通标志标识、ACC自适应巡航等辅助驾驶信息。这种透明交互的想象空间非常大,当智能汽车真正变成“移动的第三空间”,HUD也将成为车内当之无愧的“交互第一屏”。当下的智能汽车赛道,已然演变成了一场“智能汽车 x 混合现实 x 人工智能”的综合竞赛,但是关于产品和创新的底层逻辑却没有变。

FUTURUS认为,在当下这个时代,一定要以2C的思维去做2B的业务。在新旧交替的变革期, 对标、模仿、抄袭,都没有办法取得成功, 只有超越客户、关注用户潜在的真实需求,才有可能创造差异化创新,满足终端用户的真实需求,从而实现商业上的成功。这也是FUTURUS跟其他ToB企业不一样的地方。

智能座舱,是目前用户感知程度最高的差异化切入,如果押注的方向正确,以很小的开发投入,就能实现极致的用户体验和差异化创新,这也正是FUTURUS深耕智能座舱的原因。

未来的智能汽车会是什么样?未来的车载交互生态会是什么样?人工智能对于车外的近场信息进行感知、决策和执行,就是自动驾驶。对于不可见的远场部分,一方面做信息的采集、分析、思考决策,另一方面对用户信息进行采集和思考,对用户画像进行分析,并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将信息可视化,完成用户与车外环境的交互,这就一起构成了隐性的供给侧和需求侧的价值网络,这也是未来车载交互生态的雏形。

如何将车载生态通过增强现实显性化?答案是通过车内的这块天然的、透明的交互大屏——HUD。

基于这样的发展判断,FUTURUS在每一阶段都做了相应的产品与技术布局。

FUTURUS的智能WHUD产品,已经成功取代仪表并整合中控,获得来自客户和市场终端用户的双重认可,以及行业的普遍跟随。

FUTURUS光场ARHUD产品,突破了传统的2D平面显示,通过不同真实距离画面显示的方式,融合独家AR Kernel®️整车运动姿态捕捉及延时补偿算法,AR显示相对真实世界更稳定贴合,并且马上就要在国内某个头部新势力的战略车型上量产。

FUTURUS全车窗PHUD可以把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变成一整块透明屏幕,用户可以利用前挡风玻璃满足资讯获取、在线办公、在线购物、社交娱乐、视频电话等需求。在未来,智能座舱势必将成为3D互联网或者叫第三代互联网的核心入口,未来车内或许没有那么多APP,一切都是基于用户需求提供内容服务,操作系统将会掌握用户的所有数据,了解用户最真切的需求,用户体验会更好。这个看似科幻的未来场景,在技术的推动下也将不可阻挡地加速到来。

FUTURUS希望通过超前的产品与技术布局,帮助主机厂客户抓住这个机会,通过探索下一代互联网形态,找准在智能汽车产业生态中的合理定位,迎接汽车产业价值链的全面重构。

同期,「2023全球科技出行产业创新榜」在会上重磅揭晓,FUTURUS荣膺“2023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数字座舱生态创新服务商 TOP10”。

「2023全球科技出行产业创新榜」共设立18个榜单,涉及领域包括智能电动汽车、数字座舱、自动驾驶、车载软件、AI及云服务、新能源、双碳战略、数字能源以及创新产品等,由亿欧汽车基于亿欧智库TOIPO模型,从企业技术驱动、企业组织与战略、企业在产业中发展及定位、产品与服务、经营与组织等维度出发,重点聚焦企业发展阶段、融资轮次、股权架构、市场表现、重大突破以及创始人背景等核心信息,结合年度内的市场调研与专家交流访谈而评选得出。


编辑:
图片新闻